刘慈欣:科幻与科学是好基友

by on the road 2015-06-19 20:23

科幻与科学是好基友.jpg

“我还是比较了解大刘的,通过阅读他的小说、跟 他的私交,我觉得他的科幻文学重点不在文学,而是在可能性,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4月12日下午,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携新书《〈三 体〉中的物理学》在广州方所举办讲座。以“站在更高维看《三体》”为题,与《三体》著者、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主要代表作家刘慈欣展开对谈。科幻世界杂志社副 总编姚海军、理论物理学博士李剑龙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活动。活动开始前,刘慈欣接受了南方都市报的专访。

科幻在向图像化载体变化

科幻作家现在活得怎么样?刘慈欣说,“国内科幻小说作家的生存状态”是一个伪命题。

他 认为,现在国内就没有专业的科幻作家。目前真正能靠写科幻小说来生存的,在他看来,也是屈指可数。“除了我和杨鹏,真的想不到第三个人了。”刘慈欣表示, 目前国内专业科幻作家很少、甚至没有的状态,原因在于科幻市场还没有大到可以养活专业作家的程度,也吸引不了人去专业地进行科幻写作。

上月,刘慈欣正式宣布成为某款移动游戏想象力架构师。而几乎同时,又有消息传出刘慈欣在宁浩科幻新片《疯狂的外星人》中担任编剧。

接连涉足影视、游戏,刘慈欣似乎也有了一些改变。他先跟记者纠正,自己不是《疯狂的外星人》的编剧,只是在片中做辅助的角色。此外,在他看来,新传播语境带给科幻小说的本质变化在于,科幻由一种文字的叙事文学渐渐向图像化——— 往影视、游戏、漫画发展。

“这个变化是很引人注目的,我觉得也只能去适应这些变化。”在他看来,这样的变化不可组织,而且新的形式其实更加适合科幻,例如在画面呈现等方面,比仅仅是小说叙述更有优势。

但他也说,只要自己写的文字能够发表,肯定还是会写。“除非小说根本到了发表不了的时候了,我就不写了。我会努力积极去介入科幻向其他形式的转化,包括向电影、游戏,但我本质还是一个写小说的,最擅长的也还是写小说。”

《三体》能拿下星云奖吗?

在《三体》出版四五年后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被译介到美国后收获了2万多本的销量,并获得了星云奖的提名。还有不到两个月,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星云奖就会在美国揭晓。

当南都记者问及对《三体》得奖的期许时,刘慈欣以开玩笑的方式做了回应,“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希望,但也就是六分之一的希望。”

“最 初的想法就觉得到了西方可能就卖出几百本,是给人笑话的,评论可能一片嘲讽。但后来发现大部分评论都比较正面,销量也不错。”刘慈欣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能和书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某种程度上,《三体》的风格、题材与美国其实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唤起人们对黄金时段科幻的回忆;另 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则是美国主流科幻近年来已渐渐也失去活力,有创造力、震撼效果强的作品数量有限。而这个时机下,不仅是《三体》,不少华裔科幻作家像 刘宇昆等,也纷纷进入了美国主流科幻的视野。“带去的一些新鲜空气,在它失去活力的范围内可能可以感受得到。”刘慈欣说。

科幻不畅销就无法产生影响力

《三体》虽然已是近年来国内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但刘慈欣认为,相较其他类型文学的一些超级畅销书高度还是无法企及。“我昨天还见到张嘉佳,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就卖到五百万,我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数量)的。”

不 过刘慈欣也表示,科幻小说是可以畅销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超级畅销的罢了。据他介绍,曾经国内有一部科幻小说卖到四百万册———《小灵通漫游未来》。此 外,国外的科幻小说卖到几百万册的比比皆是,日本的《日本沉没》、美国克莱顿的作品都很畅销。刘慈欣还强调,相较一些类型文学,科幻的优势就在于读者大多 数层次都很高“这是科幻作为文学体裁的一个优势。”

在刘慈欣看来,主流文学的学院派评论体系,能让一些主流文学即使不畅销也可以有影响,但是科幻不行。“科幻如果不畅销,就没办法产生影响力。”

“主 流文学评论界的想法和理念认为,科幻只是平台、工具,即科幻小说中的科幻内容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但按照科幻文学的思维来看,科幻就是本身的目的。”刘慈欣 说,“这就是科幻、侦探这些类型文学和主流文学最大的分歧。如果按照主流文学的评价体系,很多经典科幻小说会是一无是处的。”

科幻与科学是好基友2.jpg


《三体》中的物理学

现场直击

李淼:新书需要一点理科知识背景

“《三体》作为一本基于物理学方面的科幻小说,最吸引我的还是在于它探索了现代物理学的各种可能性。”4月12日活动伊始,李淼就表达了对刘慈欣能够对现代物理学那么熟悉的吃惊。“大刘想探索现代物理学给我们未来提供的可能性,而这个恰恰是大刘写科幻的主要目的之一。”

李 淼最初知晓刘慈欣还是通过他的早期作品《球状闪电》。2008年左右,在一次逛书店的偶然机遇下,李淼拿起了刘慈欣刚刚出版的《三体》第一部。“第一章主 要讲的是‘文革’,我太熟悉那段时间了,所以起初是不太喜欢看的。”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李淼发现《三体》后面的内容非常出乎他的意料。“接下来是越看越 好看。”

“其实坦率地说,大刘之前所有的小说我全看过,没有漏过一本,看完他的东西就像看金庸的小说一样,不想再看别的武侠了。”虽然李淼对刘慈欣的作品表达了极高的评价,但他也表示,与一般的大刘粉丝不太一样,他还要看刘慈欣作品的缺点在什么地方,有时候两面都看。

对于自己的新书,李淼表示还是不那么满意。“一开始写的东西,比如说是三维的人能不能进入四维空间,后来写了二向箔,相对来讲写得略深了一些,有些读者反馈,我就渐渐写得通俗一些。”但李淼觉得读《〈三体〉中的物理学》还是需要一点点的理科的背景的,并不是说人人能读。

而 对于刘慈欣在活动上评价,《〈三体〉中的物理学》中的语言优美,李淼则笑称,其实自己还是“收”着来写的,因为自己比较反对那种抒情式地写科普。“写不同 的文体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写诗完全是另外一种语言,写小说是第二种语言,写科普是一种语言,这本书没有那么文学,但是还是注意到语言的精炼和好读、耐 读。”

大刘:不是一本基于《三体》的科学说明

活动上,刘慈欣也谈到了自己知晓李淼要写一本基于《三体》的书时的感受。“心里肯定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想法。”刘慈欣说,科幻小说严格来说是大众类型的文学,它面向的读者群不是科学家,也不是高端读者群。

不 过刘慈欣表示,自己所说的“忐忑”并不是说怕李淼看了之后挑出一堆漏洞。“这个不可避免的,漏洞太多了。”刘慈欣所担心的,是李淼会跟别的读者一样去赞扬 这本书,那样李淼理论物理学家的“高大上”形象就会在自己脑海中毁掉。“当我看到李淼后面发帖说后面两部看不下去了,我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刘慈欣说。

“我认为大家不应该把这本书看成是基于《三体》的一个科学说明,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三体》引导出来的一个对真正的科学理论进行严肃介绍,同时又很生动地介绍的一本优秀科学传播的著作。”刘慈欣说。

人们如果想真正得到比较准确的知识和现代科学的内容,还要靠科学家来做进一步地工作,就是写出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著作。“今天的这本书如果能被《三体》引出来,也是我作为作者感到最大的欣慰。”刘慈欣说。

未来: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加入队伍

刘慈欣在活动上也谈到了目前科幻文学和科学传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他认为,这个巨大挑战就在于如何努力地把现代科学的神奇感和世界观,这种远超过我们常识、有巨大差异的世界观,展示给现代公众。

刘 慈欣表示,和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科幻不是为了普及科学,恰恰相反它是借助于科学来丰富自己的故事资源,来构造更好的故事,是这样的功能。“其实科学 本身讲出来的故事,那种很神奇、很曲折的状态,比真正的文学故事都更神奇,远比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神奇感要大得多,可惜我们一般人很难了解科学。”

“实际上,科幻表现出来的科学神奇感就像洞穴中的影子一样,都是很间接的东西,真正的震撼性的神奇感是科学本身表现出来的。”在刘慈欣看来,目前这件事需要很多科学界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做,这件事科幻作家做不了,以前的科普作家也做不了,只能由科学家本身来做。

小花絮

主持人:我们也衷心希望像李淼老师这样的偶像级、明星级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也祝愿像大刘和李老师这种好基友越来越多。

刘慈欣:是这样的。我和李淼不是好基友,但科幻和科学确实是一对好基友。就是说它们的感情和它们的融合已经发展了一两个世纪的历史了,当然现在西方好像有闹别扭的趋势,就是科学和科幻有所分离,但是作为中国的科幻作家,我还是希望这对基友的基情继续下去。

转自:南方都市报

标签:科幻、科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