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接受,属于自己的平凡

by on the road 2015-06-20 13:56

路 遥从起稿到修稿结束花了6年时间,几乎这一生的写作都献给了这本长篇巨著。茅盾文学奖?离我们这个时代有多遥远?至少,在网络发达资讯遍布的今天,我不会 觉得那《穆斯林的丧礼》描写的回民习俗有多神奇和震撼。别说茅盾文学奖,就说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比赛,现在90后的孩子也啥都不知道了…… 
   本书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平凡得没有一点华丽的词藻,没有一点夸张的情节以及戏剧性的命运。平淡,真实贯穿了整篇小说。也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的巨变的中国留下了不朽的文字记录。 
   
   如果说当年合上同样残忍的<活着>感到无力的绝望的话,同样的,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绝望的东西。可能是阶级,可能是宿命。 
   
    一个具有相当才华学识的青年,却只能陷入社会的最底层。周围的人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与挣扎。他看着参考消息和一本本来自于图书馆的书的时候,身边的工友 光着膀子开着可有可无的黄色笑话。那句“精神上的折磨只能用肉体上的疲惫来释放”看的人只能唉声叹息,村子-乡里-县城-地区-省城,这一级一级的行政区 划对我本身就出身生长在最后一级省城的人来说是如此陌生而有意义。可以说正是因为出生导致了原本这个有骨气有努力的青年最终只能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无论时 代怎么变迁,阶级,是一个永远不可回避和改变的事实。 
   
    究竟一个人需不需要跨越?如同很多现在凤凰女凤凰男一样,从偏僻的乡村直接来到大城市一样,在城市中努力奋斗苦苦挣扎。是的,他们有些人成功了,在城市里 成家立业买房生子,可更多的,依旧在为一间小小的屋子省吃俭用,今日不知明日事地活着。有房子的也为之背了一辈子的债。当然,现在更多的城市出生的人也同 样买不起房子一样在挣扎。这是后话。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尤其是上过大学的人)自己只能在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处于奠基石的位子。然而生活,却在一天天证明这一点。书中的中国正处在巨变的时 代,那些有机会跳出农村的人走出去的人却无一不是有背景的。作为啥都不是的孙少平始终不能接受自己的一辈子是农民身份,一直努力要去闯一番天地。但事实的 残忍让他无法跨越。 
   
   我们这个社会,除了要有尖端的精英和领导者,更多的需要是底层的劳动者,可这片神奇的土地,全然不能给下层的人以安全感,当然都挤破了脑袋想往上钻,结果头破血流地还停留在最初的地方。 
   
   这就是宿命。 

    阶级的差异的宿命注定了他与田晓霞的爱情以一个人的死亡而告终。一个是地委书记的女儿,一个是普通最底层的矿工。就连小说,也拒绝神话式的爱情。所以,当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平静或者不甘心的接受。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就是它的全貌,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接受属于自己的平凡。当然,你可以选择积极,就有以下一句:创造力所能及的奇迹。 
   
   纵使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奇迹。 

(文/mini)

标签:读书、平凡 3